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、改造的范畴,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。具体讲,道路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(面层与基层)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,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(水泥、泡沫沥青、乳化沥青、石灰、粉煤灰等)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、破碎、拌和、摊铺及压实成型,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基层的作业过程。
就地冷再生技术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,也适用于一般道路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。此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,并常常作为路面维修的**方案,随我国98年引进**台就地冷再生机后,近几年来,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我国受到了业内人士普遍的关注与认同,推广普及速度很快,例如辽宁、吉林、浙江、陕西、浙江、安徽及河北等地区已经应用相当普遍,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2008年7月国家颁布的《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》对冷再生机这种新技术、新工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,以其成本低、效率高、质量好、高环保等优点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青睐。
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根据添加剂的不同,可以分为水泥冷再生、泡沫沥青冷再生、乳化沥青冷再生、石灰冷再生、粉煤灰冷再生等。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水泥冷再生,下边就以水泥冷再生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冷再生的工作原理。
在要进行再生的路面上摊铺水泥(按试验配合比添加,一般为4%—6%)冷再生机的核心是装有大量专用刀头的铣刨和拌和转子的铣刨鼓。转子向上旋转破碎原路面材料,冷再生机向前行进时,转子转动,冷再生机通过软管与水罐车连接,微处理器**控制水在拌和仓中的喷洒量。输送的水通过铣刨转子将水与铣刨料充分拌和,并达到需要的含水量,从而保证混和料的**压实度。
如遇再生层原级配不良的情况,可在水泥路面破碎再生前将所缺少的部分集料撒布在路面上,通过与旧料拌和来改善原路面材料的级配。